万昭玲,四川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四川省第四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乡村振兴贡献奖获得者,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豆痴酱油传承人、泸州市江阳区丹林镇长冲村特聘村主任、江阳区乡联会副会长……多年来,万昭玲深情系桑梓,辛勤办企业,坚持传统工艺,带富周边村民,担当社会责任,共谋乡村振兴,铺开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现在很多酱油已没有原来的豆香味了,我要把古法酿造的独特味道传承下去。”为了把古法味道传递给更多人,唤醒大家对酱油的记忆、让更多的人了解古法酿造,品尝古法酿造酱油的独特味道,2011年,万昭玲关闭了广东的制衣厂,返乡学习酱油酿造,开启漫漫创业路。 万昭玲成长过程与酱油一直相伴。“我从小出生在酿造世家,酱油对我来说他就代表整个家,是一份情感,一份乡愁。”她一边学习父亲的手艺,一边外出拜师学习古法酿造酱油、食醋工艺——春制曲、夏晒酱、秋取油、冬捞冰的古法酿造技术,天然晒露、陶缸发酵等38道工序。 “性痴则其志凝,艺痴者技必良”。2015年,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万昭玲和工人们一起用了半个月时间,将新添置的4000口陶土晒缸搬到半山晾晒场。酱油按传统古法手工酿造,生产过程严格按照GB18186高盐稀态标准进行,购进检测设备,专门建成化验室,委托聘请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不定期抽查检测。在万昭玲的率领下,公司发展迅速,很快成立了研发团队,并申请注册了“豆痴”“凝珍”“昕峖”等商标。2019年,公司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和HACCP质量管理双体系认证,获得海关出口认证资质和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豆痴”酱油获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金奖,相关技术获得3项专利认定。目前,公司有员工30余名、研发团队人员5名,已完成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厂房晒场3000多平米,年产酱油、陈醋150多万升,年产值3000余万元。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代表,我深感自己的压力,深知肩上的重任。”选豆、蒸豆、制曲、发酵、酿造,大豆在阳光雨露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发酵,形成多种有益菌,最后提取油汁,通过复晒浓缩,过滤澄清,才能得到最精酿的酱油,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年。万昭玲说:“每道工序环环相扣且不能有半点闪失,否则前功尽弃。”对于每一位“酱人”而言,对细节的坚持、对传统技艺的坚持,正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坚守和传承。 情缘是力,乡土为家,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惦念,是万昭玲返乡创业的初衷。她说:“当初我回到家乡,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创办企业,除了继承父辈传统的酿造技术,还要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他们都是我的亲人。”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目的是村民致富。为了帮助农民增收,带动当地老百姓一起致富奔康,万昭玲发动村民种大豆,并提供技术指导。2018年,万昭玲牵头成立了泸州市金硕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化种植,免费为村民提供本地大豆种子,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并高于市场价收购。2019年3月,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与丹林镇长冲村村民签订大豆栽种协议。据不完全统计,公司辐射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种植3000余亩大豆。村民种植的大豆,合作社按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0%全部回收,村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2021年,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公司被评为泸州市脱贫攻坚明星龙头企业。 2022年初,江阳区委十届四次全会精准谋划了“推进农业发展,建设区域都市现代农业高地”,把农商文旅体跨界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万昭玲说:“作为一名乡贤,我应发挥公司所在地的原生态自然景观优势以及‘豆痴’系列产品文化优势,打造慢生活体验区、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助力打造‘江之阳’品牌为引领的绿色高端农业品牌和提升‘川字号’农产品品牌价值,带动村民致富奔康。” 万昭玲依托江阳区丹林镇乡村文化旅游平台,创新推出系列特色旅游项目——创办三三家庭农场,为游客提供生态鱼、生态米等定制服务;酿造晒场免费参观,提供一个直接了解制作工艺、生产过程、实地体验的窗口,共同探寻2000多年古法酿造工艺的奥秘;推出一系列亲子体验、农作物种植收割等项目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直接带动当地旅游收入200余万元、周边村民人均增收2万余元,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民要富,农村要美,乡村环境质量要高。作为泸州市人大代表的万昭玲一直关心关注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近年来,万昭玲在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见面座谈会等多个场合,提出“‘政府+市场’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关于秸秆处置问题”等多个建议。“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新一代的返乡创业新农人,有责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接下来,我会更用心、更努力带动大豆产业发展,让农民稳定增收。同时,我相信,通过我们‘新农人’的共同努力,会让新农村更美!”万昭玲这样说道。 “每个月月底,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的员工就把酱油、醋送到敬老院来了,有时候是万昭玲亲自送来,有时是公司员工送来,这里的老人们都认识她们。”江阳区丹林镇敬老院负责人说。一直坚持无偿供应丹林镇敬老院的调味酱油和陈醋,只是万昭玲回馈社会担责任的一个缩影。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生活。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做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身边事,帮助到更多的人,让大家一起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这是作为一名企业家对社会最好的回报。”万昭玲说。 2017年,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忆家香党支部,万昭玲任支部书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爱心公益活动。 ——村上修建机耕路,资金缺口很大,万昭玲带领乡贤和群众,自筹资金29万余元,道路最终得以建成,方便了村民出行。 ——自2017年以来,坚持照顾3名70多岁的空巢老人和1名9岁的留守儿童。 ——和支部党员一起,带上采购的慰问物资,逐一走访困难群众送温暖,累计近十万元。 ——疫情防控期间,先后向武汉等城市、丹林镇等地捐款捐物达好多万元,并和公司员工一起参加社区志愿服务。 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万昭玲从中感受到了回乡创业、乡土情缘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得到了家乡父老乡亲的信任和认可,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作为新时代的返乡创业新乡贤,万昭玲先后被选为泸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江阳区第九次、第十次党代表,荣获四川省第四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乡村振兴贡献奖、四川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等10余项殊荣。 文:王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