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薄雾笼罩着起伏的山峦,山里的农家院落若隐若现。盘山水泥路向村内延伸,道路两旁,牧草依旧绿意盎然,沿路上分布的聚居点、崭新的楼房,构成了一幅如画的风景。 亮窗口村支书吴兴全坐在两层楼的新村委会办公室里,看着窗外已加宽的水泥路说:“路通了,水也有了,房子也盖上了,村民们还找到了增收致富的路子,咱亮窗口还真的亮了!” 吴兴全说,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与当前精准扶贫政策、与各级帮扶单位,尤其是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多年来的支持、援助密不可分。 亮窗口村距离白腊苗族乡政府15公里,5年多前,这里还没有一段水泥路,全村没有支柱产业,连吃水都成问题,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2013年起,亮窗口成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定点帮扶村。如今,村里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大大改变,村民收入逐年增长,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改变了贫困村的模样 亮窗口村平均海拔1350米,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人畜饮水困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长期困扰村民。 难走的山路,是制约亮窗口村发展的第一大难题。 在2013年以前,亮窗口村没有一条进村公路。要进村子,必须沿着盘山路,从乡政府出发一路攀爬。山高坡陡又多弯,走一趟下来,光是路上厚厚的黄土就能让人“灰头土脸”。下雨天,道路泥泞、打滑,村民们连门都不愿出。 贫困户丁文全说:“在村里没通公路那些年,到处都是泥巴路,出门穿水胶靴,回来半身都是稀泥巴。村里要是哪家卖头猪,都要请五六个人抬两三个小时,来回基本上就要耽搁一天。” 2014年,脱贫攻坚战斗打响,作为亮窗口村定点帮扶单位,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深入村里调研,积极组织财力物力,陆续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亮窗口村4.5米宽通村公路9.8公里,通社公路7.5公里,入户便道52公里。进村公路实现“社社通”,入户便道覆盖农户达97.6%,彻底结束了这个村子“交通靠走”“人背马驮”的历史。 一个提灌站 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 以往,亮窗口人的饮水主要靠分布在山间的泉水,地势高的还可以用胶管接,地势矮的就只有靠人工背。 说起前些年背水度日的情景,村民刘安富还记忆犹新。“水源好多都在山下,遇到干旱的时候去背一次水至少得花两个多小时。遇到下雨天,稍不注意摔一跤,大半天的活儿就白干。” “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帮助下,亮窗口村争取到了建提灌站资金,全村实现了集中供水,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看到清澈的自来水流进水缸,刘安富激动地说,“背水吃的历史终于结束了”。 路修好了,水引来了,居住条件也不断改善。 站在亮窗口村最高的山顶俯瞰整个村子,山下分散的几个社大多一览无余,除了一个个零星分布的农家小院,还有整齐划一农村聚居点。目前,村里的精准扶贫户大部分已从原来土木结构的破旧房屋,搬进了砖木结构的整洁新家。
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亮窗口村第一书记郭登春告诉记者,对口帮扶以来,亮窗口村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户,危房改造140户,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建聚居点2个,安置15户农户新建住房。“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目标已在亮窗口村实现“,毛坯房”“茅草房”等恶劣居住条件已彻底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