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7日,身为中央某部委副处级干部的穆林(化名)在微信上联系了一名男子后,携带一小包冰毒前往该男子住处,还未来得及吸食毒品便被民警抓获。由于持有冰毒不足10克,朝阳警方日前对穆林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此外,由于穆林患有艾滋病,警方在当面宣读了处罚内容后,决定对他不予收拘。(新闻来源:2015年5月29日京华时报《中央某部委一干部涉毒被抓 因患艾滋病未收拘》 一看到这条新闻标题时,相信有许多网友和笔者一样,产生了疑惑:因患艾滋病未被拘留?这是怎么回事?得了艾滋病就可以不被拘留吗?“中央某部委一干部涉毒被抓”这句话刺痛了不少人的眼。我不敢去看网民的评论,但能猜得到网络水军们的一片骂声。嘲讽,惋惜,痛骂诸如此类的评论肯定很多。笔者并不是为这个干部辩护,而是我们应该就事论事,不该把事态“魔化”。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是大多数人了解世界动态的主要手段。早上一起床,刷个微博,微信,看看新闻,基本上天下大事尽览。笔者想问一句:你真的仔细看了每个字吗?大多数人都是匆匆扫过新闻标题,就能了解事情大概。新闻标题是文章的心脏,简介明了的标题第一时间就让读者知道事情的主要内容。但是,一些新闻标题为博取眼球,获得点击量,题目夸大化,与内容不符。就如开篇提到的文章标题,能吸引网民的兴趣,但是,“因患艾滋病未收拘”让人产生误解。看了新闻全部才恍然大悟,该干部手中持有的毒品克数比较少,未到非法持有毒品罪的起刑标准(10克),并且当时尿检结果是阴性,综合考虑,才未拘留,而不是仅因为艾滋病没有拘留。看来,新闻标题不取好,误导性很强。 作为新闻的核心,新闻标题应该承担起引领全文的作用。作为舆论的引导者,新闻人应实事求是,切不能为博取噱头夸张事实,“魔化”事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