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要发展,镇域挑大梁,为贯彻落实宜宾市委、长宁县委“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及时宣传长宁县各镇发展成效、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长宁县融媒体中心陆续推出“镇域经济”主题系列报道。
镇域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县城,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梅硐镇紧紧围绕长宁县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卫星城的总体目标,聚焦“红+绿”优势资源,充分发挥重点项目撬动作用,推动“红色”文旅、“绿色”竹木与种养相融互促,打造“团建小镇”,奋力建设川南竹生态红色文旅目的地,推动镇域经济实现新突破。
▲长宁县梅硐镇 以红色党建引领发展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12月16日,在梅硐镇泽鸿村村公所会议室内,一场村级后备力量选育会正在召开。泽鸿村作为原中共中央秘书长、川滇黔边区特委书记、革命烈士余泽鸿的家乡,有余泽鸿故居、中共川南特委会议会址等丰富的红色资源,但如何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成为梅硐镇推动抓红色党建促镇域经济的关键之一。
梅硐镇党委副书记罗庆表示:“梅硐镇采取公开遴选、镇村推荐等方式,储备村级后备力量28人,同时还注重能人示范,大力开展乡村工匠、乡村旅游等培训,培育乡村能人34人,为镇域经济发展夯实人才根基。”
近年来,梅硐镇聚焦“选、育、管、用”四个关键环节,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人才全链条培养机制,依托余泽鸿故居、中共川南特委陈列馆,组织党员干部传承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镇域经济发展中当先锋、做表率,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口碑优的村级后备干部。
▲梅硐镇泽鸿村村级后备力量选育会 以绿色为本底名片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发展是实现镇域经济新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产业兴旺,村民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记者在梅硐镇一家竹器加工厂看到,破竹机正在按照设定的参数破竹分类,经过精切、初刨、抛光等程序后,楠竹原材料被加工成不同类型的竹制品。
刘兴容是这家竹器加工厂的职工之一,她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操作机器,将竹片上的竹节进行打磨、切割。她告诉记者,由于家里老人、小孩需要照顾,去年,她决定辞去浙江制衣厂的工作,回到家乡上班。
村民刘兴容表示:“平时只要有活干,还是有四千五六的工资嘛,四千多一个月对我来说还是可以了,工资也算很高了,又在家里面挣到钱了,也能照顾家里面的一切嘛。”
▲长宁县嘉创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和刘兴容一样在这家竹器加工厂工作的职工有60人左右,都是来自当地。厂里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从1988年就在梅硐经营竹器加工行业,以前厂房面积只有两三百个平方,产品也相对单一。但经过这30多年的发展,以前的小作坊慢慢发展到现在3000多个平方厂房的规模。
宜宾大源竹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大源表示:“目前主要生产竹筷、竹帘等竹家具、竹装修材料。今年,我们产值能够达到1300万左右,产品远销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
而随着竹类加工企业的规模扩大,竹制品生产完剩下的边角料越来越多。为此,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2020年,镇上另一家利用竹粉生产竹炭的企业正式成立,这不仅实现了竹资源的有效再利用,还能为创业者带来经济回报。
长宁县嘉创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毛胡林表示:“我们竹粉收回来之后进行一个烘干,因为竹粉里面含有30%的水分,烘干之后挤压成型,成型之后我们再放到碳化窑进行碳化,通过人工来烧,最终形成成品钢炭竹炭。”
近年来,梅硐镇为推动竹产业融合发展,已成功打造林竹示范基地500亩,带动发展竹类加工企业15家,其中规上企业3家,今年预计实现产值2.46亿元。
▲宜宾大源竹业有限责任公司
梅硐镇党委书记谢柚生表示:“下一步,梅硐镇将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县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规划为引领,产业为先导,适度聚居为方向”,科学编制镇域经济发展规划,以项目化理念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推动梅硐泽鸿水库、泽鸿故里等景点景观融合连片发展;抢抓“以竹代塑”新机遇,引导全镇竹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加快打造生态富民产业;加快每年4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集中流转5000亩农地轮种粮油,促进粪肥还田,大力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畅通农业规模生产经营链条,推动梅硐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
镇域兴则县域兴
“镇”兴路上,长宁大有可为
长宁将不断提升场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
进一步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
让镇域“挑大梁”发挥“镇能量”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宜宾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贡献长宁力量
(长宁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