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张晓红的川剧人生(2)

来源:川南网 作者:冯岚 卢海军等 发表时间:2020-01-16 09:46
 
    但川剧表演市场很快遇冷,随着文化生活丰富,电视、电影愈加普及,走进剧团看川剧的人越来越少。同时,川剧唱腔曲牌复杂,说唱味重,节奏慢,一度不被年轻观众接受,喜欢川剧的群体渐渐减少。观众慢慢变老,逐渐地,演川剧的也是曾经那些“老家伙”,没有了新鲜血液,没有新的受众,川剧传承更加艰难。几十年间,张晓红眼看着基层川剧团倒了一批又一批,张晓红虽然着急,但她和身边的合江川剧人没有放弃。

    面对川剧市场遇冷,在艰难的坚守中,如何让自己和自己的“团”生存下去呢?

    随着时代发展,慢节奏的川剧很快遇冷,眼见身边的基层川剧团倒了一批又一批,张晓红着急,却执着的坚持着。

    已经是合江县川剧团团长的张晓红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合江川剧团不能倒,她和演员们商量,看传统川剧的少了,她们就排现代川剧,积极参加到县上的三下乡活动中,夹杂着川剧元素,让观众能对传统川剧保有印象。大环境遇冷的情况下艰难求生,以她为代表的川剧人的坚守和付出,让合江川剧团成为泸州市唯一保留下来的县级剧团。



    张晓红说:“然后又开始学变脸、茶艺、水袖、长绸等,不能演大戏,就只有把川剧的这些经典绝技绝活,融入到综艺节目里面。”

    几十年的川剧人生,张晓红认为,川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应该被历史的潮流淹没,但作为川剧人,也不能一味守旧,要研究现代观众的口味,从剧本的改进着手。那时,合江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以此为背景的现代川剧《乌蒙山脊梁》编排成为了合江川剧团华丽转身的一个契机,张晓红在其中扮演青瓦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桂英。她回忆,《乌蒙山脊梁》戏里讲扶贫,戏外排练时,整个团当时的情况也是真的贫。

    张晓红说:“我们非常地难,要什么没什么,没灯光、没音响、没演员、没服装,什么都没有,把我们说成贫困户一点也不为过。”

    但参与排练的合江川剧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集中排练的时间是2018年的7、8月份,正值酷暑,而表演川剧是一个力气活儿,常常两个小时下来,演员们都已汗流浃背。尤其是彩排时,演员们不仅要穿着厚重的演出服,脸上还要涂一层不透气的戏剧妆。虽然如此,演员们不仅没有退缩,反倒还激发出他们“一定要演好”的动力。



    一出薄薄的台本,修改了上百次,甚至连感叹词用“啊”还是“哦”都要斟酌好几遍。功夫不负有心人,《乌蒙山脊梁》获得了评委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大半年的编排时间,至今仍张晓红和这群演员们心底最温暖的回忆是:“哭过、笑过、累晕过”,但一想到最终获得了认可,一切的苦难都变成了有趣的经历。

    《乌蒙山脊梁》通过讲述乌蒙山区青瓦村张东海一家三代前赴后继、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守护家园、守护人民群众的故事。扮演女主角的张晓红扮相亲和朴实,表演细腻生动,唱腔婉转甜润。整场演出风趣幽默,不说教,接地气,受到戏迷观众和专家的好评。这部现代川剧一炮而红,让全国观众注视到了合江川剧团这群川剧人。紧接着,合江川剧团在2019年又新创排川剧小戏《连心桥》,她在戏中所扮演的母亲因其灵动的诠释将舞台人物刻画得出神入化,再次收获好评,在中国剧协主办的比赛中还获得 “优秀剧目奖”及“优秀表演奖”。

    在专业评委面前毫不怯场,观众面前落落大方,张晓红一直坚持每次表演后重听自己的唱腔,一个字一个字改,确保每次都能找出问题,下次表演都能有提高。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