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这批“60”后17年前战非典,如今再战新冠肺炎!

来源:川南网 作者:徐庆 汪帆 发表时间:2020-02-13 09:48

    她们,是一批“60”后,有着30多年的医护经验;她们,有的即将褪下白大褂,享受退休生活;她们,17年前曾战斗在抗击非典的一线,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她们仍然奋战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隔离病区,承担着治疗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治疗任务。

    “国家有难,科室需要我,冲在一线义无反顾。”西南医大附院感染科这批“60”后的护理老师,是最早冲进医院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之一。今天,附小宣希望通过文字,带大家了解在隔离病区内坚守的“60”后们,向她们致敬。

    顾春玲:国家有难 面临退休我想再做些贡献

    顾春玲记得是1月21号的晚上,下班后的她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当天晚上,医院接诊第1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接到通知,顾春玲回医院后,第一个冲进病房,“管不了那么多了,我比较有经验,我得进去啊。”

    当时情况比较急,顾春玲甚至来不及和家人通个电话,她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口罩,把自己全副武装后,就这么进去了。

    “我17年前,抗击非典的时候,在隔离病房待了1个多月。”顾春玲解释,自己并非因着急而冲动,而是自己有着30多年的工作经验,加之有抗击非典的经历,这些都让她不再犹豫。


抗战非典时期的顾春玲(左二,身着黄色上衣)

    隔离病区不能有陪护,患者不能外出,医护人员除了要给患者护理治疗外,还要照顾日常生活——提供生活用品、送餐等,同时包括病房清洁卫生的打扫等。

    顾春玲介绍,一旦进入隔离病区,医护人员就得“超长待机”,当疑似病例经过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负责照顾患者的这一批医护人员才能被换下修整,而这个时间一般都需要3至5天,这也就意味着这段时间,她们得全程待在隔离病区。

    “我记得非典那会儿,女儿才几岁,托付给奶奶带了一个多月。这次疫情,我外孙也1岁多,春节没能陪到他。”顾春玲有点遗憾,但她从未有过一丝后悔,顾春玲说,自己快要退休了,如今国家有难,科室正需要她,她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再做些贡献。


工作中的顾春玲

    肖慈君:家人不知道我在隔离病区工作

    正月初十,进入隔离病区连续工作5天后,肖慈君被替换下来休息。在进入隔离病区工作前,肖慈君并未告诉家人,自己接下来将要救治的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只是扔给家人简单的一句话“这次进病区,我要隔几天才能回家。”

    “不想让他们担心,而且我毕竟有多年的经验,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好。”肖慈君说,在医院感染科工作了30多年,家人对于自己的工作节奏早已熟悉并习惯,疫情当前,丈夫没有多问,却免不了多叮嘱她几句注意安全。

    事实上,在休息以前,肖慈君已从年前连续工作多日,即便年三十那天是她53岁生日,大年初一是她儿子的生日,她仍然在岗。医院通知将在感染科设置隔离病区时,这位“60”后的护师又第一时间报名了,“国家有需要,就应义无反顾。”

    从隔离病区下来后,在家中,肖慈君用剪刀剪去了自己的及腰长发,肖慈君说,这长发蓄了多年,虽然不舍,但为了方便后续在隔离病区继续战斗,自己还是将它剪掉。

    肖慈君说,对这项工作越了解,越发现它的伟大,我们面对的是可能会发生传染的病人,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阻止其他人被传染,这份职业其实很值得自豪。


工作中的肖慈君(左一)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