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70载·忠山力量】共同走过47载,我深深地爱着泸医(2)

来源:川南网 作者:白鸽 发表时间:2020-05-11 10:26

    遴选为硕导,医教成绩斐然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新一代大学生,我有了危机感,并产生了再读书的念头。1983年,我报考了成都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班。1986年,研究生班毕业,我回到泸医。

    1993年,我参与心血管内科申报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的申报工作。1994年硕士点获得批准,并于1995年开始招生。

    1996年,我遴选为泸医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一个硕士研究生导师,一定要拿得出东西来。我在申报副高前,就先后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在国内心血管的权威刊物《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上发表。到目前,我已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18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主编著作7部。

    在临床工作中,我对心功能不全、老年人心脏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开展多项新的诊疗技术。1997年,我主研的“息肿胶囊治疗心源性水肿”通过省级专家鉴定;课题《高血压患者血管生物学变化的研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泸州市科技进歩二等奖;主编的《内科学》案例版,获得2008年泸州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作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我重视学科建设,紧跟国际心血管病学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运用先进的心肌电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开展科学研究。2005年,我负责的学科被四川省卫生厅正式命名为“四川省甲级医学重点学科”。2008年,心血管内科又被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和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作为泸医的一名老教师,我注重培养中青年教师,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我们教研室的《诊断学》、《内科学》两门课程在2005年、2008年获得四川省精品课程,我们的内科学教研室在2007年评为“四川省级教学团队”。


    历经半个世纪,见证泸医发展

    从1973年来泸医读书,到留校工作至今,已经47年了,泸医成就了我,我也见证了泸医的发展。

    我来时,医院只有几百张病床,如今,有四千多张病床。学校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有了崭新的城北校区,附属医院也有了宽敞明亮的西南医疗康健中心院区,每一步都是发展的大手笔。

    这些年,我们医院不仅抓硬件建设,还抓软件建设,不断优化人才队伍,高学历高职称的越来越多;我们创建的血管外科,填补了四川医疗技术空白,在动脉硬化闭塞、先天性血管畸形、静脉和动静脉联合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上,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2004年,我们实施首例连体婴儿分离手术,并连续6年保持中国地级市西部医院竞争力第一名。

    作为一个资深泸医人,我热爱泸医,关注泸医,对泸医的未来,充满期许。

    记录人:白鸽
 
    【风雨70载·忠山力量】系列报道回顾:

    上世纪八十年代,她用猪皮为烧伤患者植皮

    那会儿没有救护车,医护人员用什么转运病人?

    解密·流传了70年的红色基因!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