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8月初,海南疫情暴发,8月5日晚,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省应急指挥部指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闻令而动,派出18名包含核酸检测、前处理、院感、后勤保障等专业的支援队伍,并按照省应急指挥部要求,在泸州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牵头组建起了251人的核酸检测队伍,于8月6日下午3时统一出发,前往海南儋州执行支援任务。
8月31日,在儋州疫情总体向好,成都疫情严峻的情况下,紧急回援,9月2日气膜舱运回成都后连夜搭建,于9月3日下午正式开舱接收标本。
在支援儋州和成都疫情防控的45天里,检测队在“0”感染的前提下完成125万余管核酸样本检测任务,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和省应急指挥部、省卫生健康委交办的任务。
如此安全、高效、高质量的
完成核酸检测任务
背后的“秘诀”有哪些?
下面由四川省气膜实验室核酸检测应急队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队领队
陈昌洪
为大家揭晓
管理科学是是此次战“疫”胜利的保障
不管是驰援海南还是回守成都,提前部署谋划都十分必要,提前做好与受援地政府和前方指挥部的沟通协调,明确气膜实验室搭建要求、感控要求、物资需求以及了解当地政府现有资源、实际困难等,在战时状态下以期达到平衡和共识。
气膜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标准气膜实验室由一个样本接收舱、两个样本处理舱、两个扩增舱、一个试剂配置舱组成,为科学合理运行,我们分为8个核酸检测组、4个前处理组和1个院感及后勤保障组,采取24小时4班倒运行模式,并根据送样时间动态调整班次,保证核酸检测的高效率和队员充分休息;采用“领队-队长-组长-队员”的层级管理模式,层层压实责任;参与建立“质控督查组-质控组长-质控员”和“交叉巡查”的质控督查体系,并通过实际运行,优化气膜实验室操作流程、制定相应规则规范30余项,确保零失误;参与建立“省级联合感控组-气膜舱感控组-感控人员”三级感控框架,明确责任分工,分解细化任务,确保队员“0”感染;组建样本数据上报群,实时掌握数据信息,为核酸检测队以及前方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各类决策提供信息保障。
便捷、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是气膜实验室科学管理的应有之环。我们在气膜实验室外安全区域就近建立临时库房,制定“周期订制、按需补给”工作机制,24小时保证试剂耗材的充分供应;后勤人员在舱外驻点,全天候值班协调管理摆渡车辆,保障队员进出舱的出行方便和闭环管理;队员们的生活物资和生活保障供应及时,大到吃饭穿衣、小到理发剃须,我们都为队员们考虑和安排。
回守四川成都
善于总结是此次战“疫”胜利的法宝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胜败。队伍每天都会进行线上会议,总结当日得失,做好工作日报,记录当天工作中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尤其在存在问题和工作打算方面,我们每天会花1-2个小时不停地深挖,以期在流程处理方面做到环环相接。除了工作日报以外,每天质控组要梳理完成《质量控制监督反馈表》、院感组要梳理完成《院感工作日报》,从工作的方方面面对每日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确保“质控”和“感控”红线不动摇。
此外,我们还与其他队伍一起编纂《移动式气膜核酸检测实验室实操指南》,以期通过实战形成的经验总结指导今后气膜实验室的运行。
就是这样的一种工作总结模式使得我们的队伍得到了训练和提升,8月12日,正式开舱运行第三天,在不知接到的样本来源于方舱医院的情况下,面对质疑,我们根据前期确定的处置流程敢于上报核酸阳性结果200余例;8月21日,我们实验室在四川省援海南省核酸检测队3个气膜实验室中率先日检测量突破5万管;9月3日,气膜实验室在成都刚搭建起便立马能够形成战斗力。
文:李浩 图: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