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一场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赋能文旅深度融合”为主题的交流座谈会在合江县尧坝驿举行。
本次交流座谈会由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合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合江县文化馆、合江非遗办承办,知远文化长江大学堂协办。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围绕主题,就如何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好非遗文化让文旅融合更有深度和广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发挥非遗文化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沈酒集团副总经理钟少岩发言 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理事、省级非遗传承人、肥儿粉总经理欧阳锡川发言 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五比一酱油总经理李红发言 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原窖酒厂总经理钟灵发言 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理事、神望集团董事长田洪江发言 省级非遗传承人符天昇发言
大家一致认为,应开展“非遗+乡村振兴”“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跨界、跨域、跨业创新探索,增强非遗文旅消费者的黏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将非遗文化内涵、文化价值融入旅游产业链各环节,为旅游者拓展新的文化消费场景,让非遗为旅游赋能,成为游客触手可及的消费新风尚。
“‘非遗之魂’在于天人合一,‘非遗之雄’在于多元一体,‘非遗之美’在于春风化雨,‘非遗之智’在于格物创新。”合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匡红兰在发言中表示,多年来,合江县坚定实施“非遗系统性保护”工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引领,高质量建设四个“一”工作模式,即成立一套机制、打造一批基地、搭建一个数据库、培养一批传承人。当下,合江县积极探索“非遗+”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引领“+文艺、+旅游、+活动、+互联网、+课堂、+产业”等六个“+”新风尚,化小众为大众,形成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传播广的合江非遗特色。同时,匡红兰也热忱邀请合江县外的非遗保护单位业主、非遗传承人入驻合江各大景区景点。
合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匡红兰发言 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便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对此,四川省传统文化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非遗协会副秘书长、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易国璋深有感触。“非遗起源于乡村,必将扎根于乡村。”易国璋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性、鲜活性、创新性和大众性,决定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而通过提高社会大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创新非遗文化的传承模式和发展途径,将有利于实现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这一命题。 ,四川省传统文化协会副会长、四川省非遗协会副秘书长、 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易国璋发言 当天,正值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暨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在尧坝驿举行启动仪式。会前,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尧坝古镇古街非遗街区建设、非遗工坊成果展、非遗集市。
文/图: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