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伟大转折的新起点
在赤水河畔的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有一个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经过的村寨——阿布什塞(原坡脚村)。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一渡赤水后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开启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新起点。
阿布什塞村距叙永县城约69公里,全村幅员面积9.1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是一个集彝、汉、苗族混居的村寨,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1.8%。这里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年平均温度15.2-16.3℃,年降雨量900-1000毫米左右,属典型的高山村,是避暑休闲康养理想之地,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召开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的核心地,毛泽东居住处、电台旧址等“一园六址”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均在本村范围。
![]()
阿布什塞村地处赤水河畔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是当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转战过的红色热土。
![]()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一渡赤水后翻越崇山峻岭来到石厢子,召开了著名的“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与当地群众一起杀猪过年。
![]()
如今,当年红军经过的阿布什塞村(原坡脚村)与石厢子场镇,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晨曦中的阿布什塞月亮湖 ![]() 阿布什塞党群服务中心 ![]() 盛夏时节的阿布什塞夜晚 ![]() 群山环抱的阿布什塞村
走进阿布什塞村,连绵起伏的群山似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片红色的土地,深情的向世人讲述着“毛泽东与三个铜板”、“一根扁担代代传”、“红军和村民杀猪过年”等感人故事。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200个红色美丽村庄示范点村之一”。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村民们的勤劳努力下,阿布什塞正走向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新修的道路蜿蜒于山间,连接着外面的世界;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农产品走出大山,为村民们带来了丰收与富足;红军步道、红军厅、月亮湖美景、乡村民宿等文化旅游配套设施的打造,正日渐完善……这个隐藏在赤水河畔的红色美丽新村,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来客。它是自然赐予人类的美丽画卷,是红色文化、彝族文化传承的生动课堂,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
![]() 阿布什塞日出 ![]() 阿布什塞村口 ![]() 走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州叙永段——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 ![]() 中央红军长征纪念碑--石厢子会议所在地 ![]() 阿布什塞村的红色文化雕塑 ![]() 红军长征纪念园 ![]() 鸡鸣三省 红色石厢 ![]() 红军长征过石厢子纪念广场 ![]() 红军长征过石厢子“石厢子会议旧址”及“周恩来、朱德住地旧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红军过石厢子-中央红军没收委员会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元兑换处 ![]() 红军长征过石厢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行兑换处” ![]() 红军长征过石厢子“红军造币厂旧址” ![]() 中央红军电台旧址 ![]() 女红军雕塑 ![]() 寻访红色足迹 ![]() 干部群众参观红军长征过石厢子张闻天、王稼祥、毛泽东驻地 ![]() 阿布什塞村里的红军长征步道
为用镜头记录好阿布什塞的地理风貌、红色文化、民族风情、产业发展和百姓生活,去年市摄影家协会组织12名摄影志愿者在这里开展了影像驻村活动。从本期起,我们将以影像驻村连载的形式陆续刊发驻村期间的见闻,用影像展示阿布什塞村的自然之美、红色之美、人文之美和时代之美。
![]() ![]() ![]() ![]() ![]() ![]() ![]() ![]() ![]() ![]() ![]() ![]() ![]()
本文来源:泸州市摄影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