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薪火相传
沿着赤水河畔蜿蜒盘旋的乡村公路,我们影像驻村志愿者一行来到了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阿布什塞村(原坡脚村),这里是2024泸州市摄影家协会影像驻村计划实施的第三个村。和上两次影像驻村一样,我们将在村上进行为期五天的驻村拍摄。不同的是,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新起点,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沁润着红色文化的基因。红色是这里的主色调。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带领下,我们逐一寻访了村所在地红军长征过石厢子“一园六旧址”等革命遗址遗迹,用心用情用镜头重温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感人岁月。
【一】 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在川黔交界土城、猿猴场一带一渡赤水,进入川南的古蔺、叙永地区。2月3日,正值大年三十。下午3时,中央红军长征中央纵队先头部队进到石厢子,进街后就开展宣传、书写标语、张贴布告,叫人们不要害怕,不要乱跑,照常开门做生意,宣传中国工农红军是劳苦人民群众的军队,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当天下午5时许,大队伍陆续到达,沿街的街下、过道、院坝和堂屋都住满了红军。
当晚至2月5日凌晨,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这里召开了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会议完成了遵义会议未来得及完成的中央领导权的交接,进一步明确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会议确定的战略转移方针,使红军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红军在长征中取得一系列胜利奠定了基础。作为遵义会议的延续,石厢子会议在党史军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 红军长征过石厢子过开心年陈列馆 ![]() 石厢子会议旧址 2019年10月7日,红军长征过石厢子旧址(石厢子会议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陈列馆 【二】 红军在石厢子期间,不仅开仓分粮分财物,还与当地老百姓共同度过了长征途中唯一一个春节,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一九三五年二月三日,肖有恩家住进了红军队伍里的几位领导人。在领导人二月五日离开他家时,为感谢肖有恩家提供了住宿,其中一位领导在临走的时候送给肖有恩三个铜元。肖有恩觉得铜元来得珍贵,害怕土匪和恶霸来抢夺,便悄悄把三个铜元钉在自己家的门柱上,还在裂缝处抹了一些与房柱颜色相同的泥巴。过后肖有恩才知道送铜元的人为毛泽东。此故事人们流传了几十年,但人们一直没有找到铜元。直到2014年春,肖有恩的侄子肖为勤才意外地发现了镶嵌在房柱裂缝中的三枚铜板。
![]() “毛泽东与三个铜板的故事”小广场 ![]() 65岁的肖为勤老人讲述三个铜板的故事 ![]() 毛泽东住地旧址,干部群众参观三个铜板 ![]() 木柱中的三个铜板
提及红军过石厢子,97岁高龄的杨德全老人依然记忆犹新。他告诉我们,红军来他家时他虽然才只有六七岁,但至今还记得红军舀饭给他吃,临走的时候还送了他家一件棉衣。驻村期间,我们还采访了73岁的村民张华盛,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家传家宝——红军扁担的故事。
张华盛说,当年中央红军长征中央纵队先头部队进驻石厢子,有十多个红军就住在他爷爷张如发家,当时他的父亲只有十四五岁。红军离开的时候,为表谢意便把从江西挑东西来的扁担送给了他爷爷。红军走后,他爷爷小心翼翼把这根扁担藏在家中。后来,爷爷将这根扁担传到了他父亲张正文手中。张华盛从记事起,他的父亲便给他讲了他家这根扁担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他父亲张正文去世,扁担便传到了张华盛手中。为更好的讲好红军故事,张华盛又将这根扁担捐赠给了红军长征过石厢子“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
![]() 73岁的张华盛老人讲述红军扁担的故事 “三个铜板”、“红军送棉衣”和“红军扁担”的故事,凝聚了红军与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如今,当年红军留下的革命遗迹、遗址和红军故事,已经成为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激励着老区人们赓续红色血脉,建设美好新农村。 【三】 近年来,阿布什塞村紧紧围绕“党旗红、生态优、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目标,打造红色美丽村庄取得显著成效,已整合资金2941.5万元,实施项目13个。修缮了红军长征过石厢子“一园六旧址”,打造了全省首条党史学习教育研学线路:石厢子会议旧址——鸡鸣三省大峡谷,建成了“红军长征”体验路等17处红色文化现场教学点和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叙永校区等党性教育基地。建成了集长征记忆、红色文创、景观休闲、农耕娱乐等于一体的红色美丽村庄,年均接待省内外学习参观人员和游客近10万人次。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有效保护,正有力促进当地文旅融合和乡村发展。 ![]() 中央红色医院陈列馆旧址 ![]() 干部群众在红军长征过开心年陈列馆接受红色教育 ![]() 为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这里建起了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叙永教学点 ![]() 红色文化故事会 ![]() 阿布什塞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红色书屋 ![]() 在长征纪念园里看书的学生 本文来源:泸州市摄影家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