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胡市镇:乡贤“雁归”绘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来源:川南网 作者:杨尚威 向羽 发表时间:2021-08-11 14:01
   “瞧,这些黑斑蛙腹部雪白、后肢短肥,长得多壮!”8月6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胡市镇来寺村鹏泰生态养殖基地的稻田间,来寺村乡贤曹洪浩将养殖的黑斑蛙运出,准备供应市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眼下,水稻还未收割,鹏泰生态养殖基地内已经收获了丰收的喜悦:稻田里套养的黑斑蛙已经开售,市价达到15-20元一斤。


 
   2016年,一直在外打拼的曹洪浩决定返乡支持家乡发展。2018年10月,经过多方考察,曹洪浩在当地流转了30亩土地进行黑斑蛙养殖,先后投入40万余元。通过刻苦钻研、不断摸索,曹洪浩不仅学会了黑斑蛙繁育,还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稻蛙共生”立体种养模式。田里有稻,水中有蛙,一田双收,一年可收高品质水稻3500斤,亩产成蛙1500斤,年总产值40余万元。


 
   走进鹏泰生态养殖基地,30亩稻田被丝网隔成一个个小方块,稻田里随处可见一只只绿色的黑斑蛙在嬉戏打闹,活跃的黑斑蛙们在稻田里不停跳动,时而稻下游泳,时而岸上晒太阳,到处呈现出一派稻蛙和谐共生的景象。据曹洪浩介绍,这种“稻蛙共生”种养模式,是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仿生态种养模式,能实现水稻种植和青蛙养殖的组合开发利用,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


 
   据了解,作为一种立体种养模式,稻蛙共生过程中,黑斑蛙吃虫、除草,达到防治水稻虫害、草害的目的。它们的排泄物又是天然的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肥力。而田间生长的稻谷又能为黑斑蛙生长提供庇荫的优势,实现两者共生共益、优劣互补。整个过程中,稻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既提升了稻谷和水产品品质,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稻蛙共生”除养殖收益外,还可起到灭虫、除草、节肥、疏松土壤等作用,改善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让水稻种植更加绿色环保,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在做好“自家事”的同时,曹洪浩还是公共事业的热心人,哪条路需要修缮、哪户人家经济比较困难更是“门儿清”,在人居环境改善、道路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上积极出谋划策、出资出力。“有一份心就出一份力,每个人都做一点贡献,家乡就能够建设得更美好。”

   文/图:杨尚威 向羽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