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古蔺县金兰街道桂香村,种粮大户罗发尧正带队在水田里忙活着。
水田田埂上,站了不少农技专家,他们或挽起裤脚,下田指导农户插秧,或提杆拉线,精准把控秧苗密度。
“我跟着专家学种水稻的时间挺长了,我现在种水稻的亩产都是高于其他村民的。” 罗发尧,连续三年种粮面积超过30亩,深知技术对于水稻种植的重要性。“科学种田确实比靠经验种田更易丰收。”今年,他主动将自己的土地用于打造科技示范田,希望通过实践探索出更高效、更环保的种植方式。
“这是一块我们为古蔺‘度身定制’高产方案的示范田。”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徐富贤说:“我们省农科院经过前期的调查研究,证实古蔺理论上应该是一个高产区,现在的水稻产量提升空间还很大。于是针对古蔺县这种海拔800米以上的低温长日照生态区,我们‘度身定制’了一套‘丰收’方案。”
“村民现在种植水稻的密度一亩大概在8000颗,示范田里一亩要达到12500颗,颗数增加,土壤肥力自然也需要增加。如果单产要达到800公斤,施肥量就要达到15公斤,但是施肥不同于以往的一次性施肥,按照氮肥后移的原理,前期施肥60%-70%,后期再施30%左右,分次施肥,这样就可以让亩产提升30%以上,达到800斤,甚至一亩1000斤。”徐富贤满眼都是对丰收的信心。
据徐富贤介绍,此套专属方案是省农科院在实验基地、田间地头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筛选和试验工作,才最终集成的杂交中稻高产高效技术体系。从插秧开始,专家团队就将为罗发尧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确保每个环节都达到最佳状态。
在农业生产的广阔天地中,过去种田凭经验,现在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注重采纳农业专家的意见,科技力量正在被广大劳动者所掌握,科学种田成了行动自觉,这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产能力,也促进了全县粮食产量稳步提高。
文/图:韦红莉 刘媛 白洁(古蔺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