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余载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三十年载砥砺奋进,开疆拓土。建成于1945年的泸州机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于1990年改建为泸州蓝田机场,开启了泸州民航事业从艰苦创业到迎来辉煌的征程。 1998年,泸州蓝田机场扩建并开通中远程航班,并于2016年通航18个城市,旅客吞吐量达98.5万人次;2018年9月,蓝田机场转场云龙,蝶变之旅正式开启。2021年11月30日,泸州云龙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仅用3年时间就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泸州机场也从此迈入全国中型机场“俱乐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旅客吞吐量大幅上扬之际,泸州机场运输生产、安全服务、经营管理等各项指标同样一路飘红。在到处这片洋溢着酒香的土地上,泸州机场人戮力前行,在中国民航版图上书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屡创奇迹的“泸州机场” 1990年4月,泸州蓝田机场正式改建为军民两用机场,并开通泸州至成都航线。四川航空运七型飞机首飞酒城,泸州民航事业从此起步。 作为云龙机场前身,蓝田机场是西南地区小型机场的代表。跑道长度仅1800米,没有助航灯光系统,只能起降小型飞机;航站楼被乘客戏称“就像一个县城的汽车站”;航管塔台设施只能满足日常工作需求。由于没有空调,管制员身处其中,感受到的是盛夏挥汗如雨、寒冬如坠冰窟的水深火热。但是,就在这样环境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蓝田机场相继开通了重庆、贵阳、昆明航线。 1998年11月,蓝田机场再次进行扩建和改造,软硬件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随后开通泸州至广州、泸州至北京等直达中远程航线,发展的步伐得以迈开。直到2016年,蓝田机场通航城市达到18个,旅客吞吐量也突破98.5万人次。 2008年,云龙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2012年5月,项目获国务院、中央军委立项批复。在当时,泸州机场前期推进速度创下了全国全军同类项目最快记录,并因大量开创性工作成效显著,被总参、空军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誉为“泸州模式”。 机场建设被提上日程。在项目可研报批阶段,经过多方争取,落实中央补贴资金8.09亿元,是泸州建市以来争取中央补助资金最多的单个项目。2017年泸州蓝田机场正式停航,同年6月,云龙机场全面开工建设,西部战区空军和泸州市将机场迁建作为“一号工程”快速推进。 2018年8月,新建云龙机场基本具备运行条件,在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下,实现了6天内完成竣工验收和行业验收、1天内拿到机场使用许可证、7天内完成转场并实现正式通航的“泸州奇迹”。 泸州云龙机场从开工到开航只用15个月时间,创下全国民航机场建设及开航最快的“泸州速度”,所有硬件条件在全国同类机场中名列前茅。 魅力四射的“枢纽机场” 2018年,注定是泸州机场建设和民航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9月10日,由多彩贵州航空执飞的泸州至石家庄航班一飞冲天,标志着历经15个月建成的云龙机场正式启用。自此,定位于“立足泸州,服务川南,兼顾渝西黔北滇东”的泸州机场全面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仅用3个月时间,开通运营航线数和周航班量均超过蓝田机场最高水平。 2019年,云龙机场通航城市已达37个,旅客吞吐量186万人全国排名第78位;2020年通航城市45个,旅客吞吐量162万人次,全国排名第63位,跻身西南地区52个机场前10,基本实现立足泸州,辐射川南、兼顾黔北、渝西、滇东地区的发展目标。 除了通航城市在不断拓展,辐射区域也不断扩张,泸州机场在安全服务方面同样可圈可点。 2020年,泸州机场荣获民航系统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仅29个),连续两年荣获民航四川地区运输综合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综合安全保障能力位居西南地区中小机场前列。到2021年,泸州机场(含蓝田、云龙)实现连续31年安全运行无事故发生的目标。 作为酒城泸州对外的空中门户,泸州机场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践行真情服务理念。先后为中国酒业博览会、刚果维和官兵返泸、企业复工复产、恒力集团入驻等重大活动提供高质量航班服务,促进泸州空港产城融合发展。 2021年,泸州云龙机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航空业务实现新的跨越,通航点已达50个;11月30日,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大关,正式迈入全国民航中型机场行列。 追求卓越的“未来机场” 泸州,作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节点城市,集多重国家战略机遇于一体,泸州机场面临新的发展优势和机遇。 在11月22日举行的泸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上,“交通”再成热词,围绕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泸州机场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实施云龙机场扩建工程,稳步拓展国内航线,争创航空开放口岸,打造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航空运输中心。 “十四五”期间,泸州机场将成功打造一个现代化国际性区域航空枢纽;争创民航西南地区中小机场安全发展服务、西部战区范围军民合用机场共建共用共管两个典范;完善安全风险防控、市场经营发展、现代企业治理三个体系;强化党建和企业文化、高素质人才队伍、“三基”建设和作风、良好制度和机制四个保证。 无论是老机场的转型,新机场的发展,还是时至今日200万人的重大突破,泸州机场这些“大动作”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既得益于国家民航局、西南民航局和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也得益于泸州机场集团上下一心的艰辛努力。 发展的道路布满荆棘,泸州机场需拿出“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勇气,一往无前,矢志奋斗,努力实现泸州航空事业的新跨越,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