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杨世容在法庭迎来了承办的第一起案件。原告在课间被被告用弹弓打伤左眼,造成十级伤残。原告父母历经三年仍没拿到赔偿费。“满脸疲惫却又着急无比的他们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一心想将该案尽快解决!”接手后第五天,杨世容便组织原被告调解,但调解没有成功。开庭审理后,杨世容再次组织调解,因被告父亲对赔偿认识存在较大误解,调解仍没成功。“他不是没有钱,而是不肯给钱”杨世容觉得,双方人都在,此事调解成功了,并争取最短时间将赔偿款兑付,对原告家庭来说是最好的结果,于是她不断努力着。
“被告他爸明天又要出去打工了”“这,人可不能跑了呀!”那天夜里听闻此消息,杨世容睡不着了,连夜多次电话调解,情法相融,“不知是否是自己的耐心和真诚打动了他,他终于冷静下来理解我说的话,最后同意了调解意见”。
三年前的纠纷,三十天圆满解决,原告父母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放着鞭炮送来了“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的锦旗,“这是我审判生涯收到的第一面锦旗”。
十年来,杨世容一天没离开过基层,一天没绕开过法庭,“精雕细琢”地办案,兢兢业业地解纷。
精雕细琢地“磨”,但也能又好又快,一天一年一案十案容易,十年如一日千案如一案却很难,杨世容做到了。
“上门”法官:
司法为民有温度
李大妈住在山里,年纪大了,走不动路......
“没关系,我们上山去开庭。”
“张大叔他儿居然三百赡养费都不给,太不像话了!”
“没关系,我们村里开庭,让大家都受下教育。”
说杨世容是群众的“上门”法官,一点儿也不夸张。当事人的家里、村委会的院坝里、医院的过道里……都留下了杨世容巡回审判的身影。
2021年11月,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开庭前原告李某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还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得知这情况后,杨世容决定到医院“上门”开庭审理。干警积极与医院沟通协调,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将开庭地点选择在院内一处人流较少的地方。当天,这场简易而不失威严的庭审顺利进行,原告坐着轮椅参加了庭审,因被告无正当理由未到庭参加诉讼,法庭依法进行缺席审理。经审理,法庭查明李某提供的证据材料足以支撑其诉讼请求,且案件事实清楚,杨世容当庭宣判,判决被告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归还李某借款。
“没想到我这种小案子你们也这么重视,还专程到医院开庭,太感谢了!”庭审结束后,李某和家属连连点赞,“群众的案子没有大小之分,在我们心中责任都是一样重!”杨世容笑着说道。
殊不知,杨世容早已习以为常。医院响起法槌声,为民司法有温度,杨世容用实际行动做好了诠释。法庭是法院的前沿阵地,最接近基层,最贴近群众,为解决当事人因工作、健康、年龄、交通等原因诉讼不便的问题,杨世容通过巡回审判、就地办案等形式,让人民群众在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同时,更加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与便利。十年来,杨世容巡回审判、巡回办案达1256件次。
“多事”法官:
审判台外有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