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
5月13日晚上9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援吉林核酸检测队的四名队员,刚解除隔离,便再次集结加入泸州市援广安邻水县核酸检测队,逆行出征,奔赴广安。5月14号,接到驰援通知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迅速集结10名队员组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省级流调溯源队,半小时内整装完毕,列队出发。
5月25日,四川日报刊登一篇题为《4批380多名流调人员支援广安邻水 重重难关 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突破》的文章,讲述了在一线的流调人员在当地的战疫的情况,其中流调溯源组第57组副组长、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援广安流调溯源队队长、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部副主任护师邬勋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了一些故事和细节:
她们在摸排一名女性初筛阳性患者生活轨迹时,患者拒绝沟通,邬勋莲决定“曲线作战”,和同事分工联系其周边亲属,得知患者患有多年焦虑症,长期服用药物,家里还有未成年的儿子。“我们分析患者可能对新冠阳性结果有恐慌,怕轨迹和隐私被人曝光而受到孤立,也可能是担忧隔离后儿子的生活。”
掌握了情况,邬勋莲和同事耐心开导患者:“为保证邻水疫情尽快得以控制,大家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我们不会泄露您的私人信息,请您相信我们,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在邬勋莲和同事真诚沟通下,患者打消顾虑,也在流调人员帮助下回忆并告知近14天活动轨迹。次日,患者儿子在核酸检测中结果呈阳性。邬勋莲和同事们考虑患者家庭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情况,患者母子得以在同一方舱医院隔离治疗,满足他们一起隔离的心愿,队员们也深感欣慰。 除了邬勋莲, 其他老师们来到广安以后 也有他们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在工作日记中这样记载……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援广安流调溯源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党委办公室刘伟:“我这次出来执行任务,家中小朋友正好在生病,虽然担心和心疼,但是疫情当前,没有“小家”只有“大家”。如果将疫情比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党员便是冲锋陷阵的士兵,我们应当拥有钢铁般的意志、更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中医科付洁:“自己刚到广安第三天,鞋坏了,焦急之时,楼下志愿者老师送来了一双简单的白鞋。有了这双白鞋我顿时感到步履轻盈,微爱有光,脚下坚实有力量。”
老年科唐慧玲、感染科张千:“我们的邬队长,在工作上对我们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却像邻家大姐姐一样,对我们无微不至地关怀。由于刚开始房间没有晾衣服的地方,于是她亲手编晾衣绳,她的双手都已经发红、起泡,但她没有向任何人说,还是我们无意中发现的。她就是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人,总是忘却自己,默默地关心和守护着我们。”
介入医学部黄刚:“中午刚收到有初筛阳性患者临时通知,马上放下未吃完的午饭,穿上防护服冲到患者所在位置,虽然全身大汗淋漓,密封的口罩也让每次呼吸变得急促,可我明白我的坚持换来的是更多人的平安!青春可能有很多种颜色,而白色,注定成为我生命的底色!”
医务部王晓东:“虽然家中有急需照顾的老人和怀孕的妻子,我心中也非常挂念,但我是农村出来的,这不算什么。老婆是广安岳池的,这次广安邻水疫情严重,我有责任来到这里,帮广安邻水人民共同抗疫。家里父母、爱人都很支持我来邻水,让我不要担心家里,我感觉很幸福。”
眼科王茂娇:“我调查的对象中,有一个家庭令我印象深刻,刚坐完月子的小雨和她妈妈熊阿姨不幸被感染,家中50多天的小婴儿也在两天后确诊被感染也要被送去隔离,感到内心十分焦虑。王茂娇同为母亲,对母子连心深有体会,屡次通过线上联系的方式,积极安慰小雨,帮助她进行心理建设,又积极联系当地疾控中心,向当地疾控中心汇报小雨一家的情况,帮助她们母子一起进行隔离。”
科技部张增瑞:“在这一周中,不仅感受到来自医院送给我们的温暖,还深刻感受到邻水全县人员对抗疫工作的支持以及对我们这些支援抗疫人员的感谢。例如邻水县的出租车师傅每天都免费接送我们往返酒店来表达对我们这些支援人员的感谢,有一个冒菜店老板专程为我们送来可口的冒菜。类似的小故事还有很多,这些都让我非常感动,让我能够更努力地投入到抗击疫情中去。”
手术室赵加全:“凭借在临床工作时的严谨细致,运用不同形式的沟通技巧,流调相关基本知识理论,特别是医院感染管理部给我们进行扎实的防控理论培训,后勤保障部有力的物资保障,其他有关部门的支持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才让我们对打赢流调战“疫”信心倍增。感谢家人及科室领导同事对我的支持,院领导对我们的关心问候、指导,成为了打赢这次流调战役的重要保障。”
目前 所有队员们已结束任务 在酒店进行隔离和休整 在这里我们向他们道一声: 你们辛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