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区:“双助”下乡暖人心,致公党员履职在前线

来源:川南网 作者:泸州市委统战部 发表时间:2022-10-18 09:51
   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致公党江阳区基层委主动谋划、认真履职,为偏远农村地区送去教育帮扶、为高山地区送去医疗帮助……需求在哪里,他们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同心阅读,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一个雨打蕉叶的下午,在谈到“双助”活动中的教育帮扶时,致公党泸州市江阳区基层委主委唐朝这样说:“扶贫必先扶智,教育帮扶是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的治本上策。”

   为做好“双助”活动品牌的教育帮扶工作,致公党江阳区基层委唐朝带领党员们不辞辛苦,定期深入偏远山村去看望教师和学生们,每一趟都是一次起早贪黑的路程,再加上步行家访,一趟下来大家都累得腰酸背痛,却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用坚持和汗水摸索教育帮扶的道路。在尝试过不同的方法后,他们惊喜地发现——阅读可以成为提高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在阅读中提升教学观念,从而达到提升偏远地区教育质量水平的目的。


 
   为此,致公党江阳区基层委在江阳区石寨学校久桥小学和古蔺县二郎镇玉林小学开展了“校园阅读”系列活动。从送书籍和教具,到送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指导教师进入课堂,近百人次的专家学者和志愿者深入古蔺、叙永、江阳边缘农村学校,援建了60余个同心书屋、打造了5所学校的校园阅读文化,为100多个中小学校班级赠送11万余册图书,录制配套阅读课例40余节,辐射万余学生。

   阅读,还要读“好书”。为了让孩子们读上合适的书籍,致公党员们在书籍选择上用心用情,根据学生的学段、阅读能力等来筛选最适合阅读的书籍版本,让孩子们放心阅读。“同一个系列的书,因为内容的不同,我们都需要对应不同的年龄阶段、将它们划分到不同的年级,设置‘好书推荐卡’,让书‘流转’起来,充分发挥出每一本书的价值”“我们还要考量书籍的纸张、版本、内容、注释等”“在我们帮助的学校,有的孩子一学期课外阅读有40余本”,谈到“同读一本书”,唐朝由衷地为乡村孩子们因为阅读发生的改变而高兴。


 
   今年,古蔺、叙永两地四校响应“阅读种子教师培养”活动,筛选出60名乡村教师参加了致公党江阳区基层委组织的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名师跟岗、工作坊研修、返岗实践等方式,让阅读骨干带动当地教师阅读课堂教学,最终成立校园阅读教学团队。“阅读种子教师培养”的良好效应,得到了致公党泸州市委会和社会热心公益人士的关注,明确表示每年支持40万元,专项配额用于乡村阅读项目。

   如今,古蔺县二郎镇玉林小学“诗”声朗朗,处处弥漫浓浓诗意,成了远近闻名的“诗意校园”;古蔺县茅溪学校和东新学校,叙永县水尾学校和麻城学校,相继成立了教师阅读工作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生阅读。“校园阅读”“校园文化特色打造”在玉林小学等学校开花结果,在孩子们成长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送医下乡,温暖疗愈高寒地区“关节炎”

   “住高寒地区的人们,慢性骨关节炎是困扰老百姓特别是中老年群体需要解决的头号难题。”在古蔺县双沙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医疗对口支援的致公党员谢勇,经过一段时间的坐诊后,发现当地普遍存在慢性骨关节炎病症。由于镇、村等医疗硬件设施简陋等诸多因素,对于疼痛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置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类慢性关节炎病症的治疗是医院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为此,谢勇有了在镇卫生院建立疼痛康复诊疗中心、培养一批专业化医护人员、提升其慢性疼痛性疾病处置能力的想法。致公党江阳区基层委在了解相关情况后,连夜召开讨论会,随即开展调研分析,最后制定了详细实施方案,获得了古蔺县卫健局和双沙镇卫生院的认可和支持。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随即号召党员志愿者捐款资助了一台4万多的医用臭氧治疗仪,为设备设施升级“添砖加瓦”。专业仪器投入使用后,得到了患者们的一致好评,助推了疼痛康复诊疗中心的加快建成。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不仅仅是带去了先进的医疗器械,还从软件、运营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支持,为提升区域卫健服务能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近年来,致公党江阳区基层委员会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持续开展医疗技术帮扶、医师培训、健康检测、中医药推广等公益服务,培训了基层医师等250余人,三伏贴义诊活动累计服务2万余人次,医疗技术帮扶惠及群众5万人次……一组组数据,是1000多名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

   致公党江阳区基层委表示,将继续聚焦“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继承和发扬“致力为公”的光荣传统,为群众真真切切地做好实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文由泸州市委统战部提供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