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民政:兜底民生 温暖民心

来源:川南网 作者:泸州民政发布 发表时间:2022-12-27 10:16
   城市发展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作为与民生关系最紧密的民政部门,织牢基本生活保障网,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泸州市民政部门通过一项项民生实事制度举措,搭建起日益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网络。

为民生“答卷”写好大纲

   民生是“考卷”,群众是“考官”。如何让“考官”打出高分?“考卷”的构架很重要。
 

 
   2022年,泸州市民政系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为回答这张民生考卷写好了大纲:
 
   修订泸州市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工作规程,从方便群众办理、优化简化流程、规范资金管理、强化政策衔接等角度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流程,更好实现“精准、高效、温暖、智慧”救助。
 
   印发《泸州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方案》,建立了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机制。市级层面建立完善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100%区县实现平台预警监测功能,构建了低收入人口“信息采集、动态监测、预警核实、救助帮扶、数据归集”闭环。
 
   出台《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将低保边缘家庭人均月收入认定标准放宽至低保标准的2倍,将确认权限全域下放到乡镇(街道)实施,健全完善了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规范了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
 
   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特困人员和孤儿住院自费医疗费用结算相关工作的通知》,对特困人员和孤儿产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报销后,由区县统筹兜底解决个人自费部分,实现特殊困难对象出院“零自付”。
 
   围绕健全完善全市精神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区域精神卫生中心、提升泸州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开展专题调研,并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名义印发《精神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区域精神卫生中心的实施意见》。
 
   全面建立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巡访关爱制度。争取到市级福彩公益金56.55万元,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实施“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评价”等项目。按照“以救助站为主阵地,临时救助点为补充,流动救助车为依托,点线面巡回救助相结合”的救助工作模式开展主动救助。加强区域中心救助站建设,发挥市救助站资源和管理优势,形成职责清晰、运行规范、协同高效的区域中心救助模式,切实提升全市救助管理水平。
 
   为兜住因疫情遇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还及时印发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社会救助相关工作的通知,面向社会公布疫情防控期间市、县、乡、村四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各项救助政策落实到位。全面推行急难发生地临时救助,坚持“特事特办,先行纳入”原则,简化社会救助申请确认程序,凭个人诚信承诺“容缺救助”。
 
看民政保障民生力度

   围绕“答卷大纲”,泸州市各级民政部门将政策落地,逐一细化,交出了一个个令人满意的数据——
 


截至2022年12月
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2.01万户19.09万人
特困人员3.1万人
实施临时救助14201人次
认定低保边缘人口5932人
累计支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00496.69万元

   其中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2523.61万元,发放7-10月价格临时补贴1549.55万元,兜底解决特困人员和孤儿住院自付医疗费1609.22万元。
 
自2022年7月1日起
全市城乡居民低保标准
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500元
分别比省定低限高出20元
特困供养标准
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10元、650元
分别比省定低限高出26元
 
   将23.36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根据困难类型和困难程度精准施策,符合条件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户9.39万人被纳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范围,巩固拓展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
 
从今年3月起至2025年
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
每年分别增加10元/月
 
   此次提标是泸州市自2016年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以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首次提标,且是连续四年提标。该项政策将惠及全市5.1万重度残疾人。同时,建立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于2022年8月起实施。
 
持续开展慈善大病救助
慈善帮困助学活动
 
   截至目前,共救助161名尿毒症、白血病、肝癌等大病患者,发放慈善救助金102.5万元,为符合条件的患者发放进口抗癌药品1171人次,药品价值1288.5万元;
 
   帮扶352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高中、大学新生,发放慈善助学金 173万元。
 
   主动参与泸县地震灾后重建,将非定向捐赠资金778.98万元全部用于支持“9·16”泸县地震灾后重建。
 
   设立15支专项慈善基金,共募集专项资金761.09万元,助力一老一小、基层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专项领域发展。

彰显民政温暖底色
 
   如果说数据是枯燥的,那实践无疑是生动的,是最能佐证数据的。一次次最及时的救助帮助、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谢、一份份重新燃起的希望,将这张民生答卷变得丰满起来。
 

 
   重庆人杨家发或许一直会记得这个叫“泸县”的县城。今年9月,原本打算到泸州市物流公司做搬运工的他,因为当地疫情被隔离在云锦镇一家宾馆里。身上的钱用完了,也没法出去工作,杨家发一筹莫展。偶然中,他看到泸县民政局发布的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立即拨打了云锦镇社事办的电话。
 
   让杨家发没有想到的是,云锦镇社事办对他的帮助来得如此之快。接到求助电话的是云锦镇社事办工作员李亚。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他第一时间为杨家发送去盒饭、八宝粥、矿泉水等,并先行给予杨家发临时救助金1000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当时,杨家发激动得说话都哽咽了,他说,自己因为疫情被留在宾馆,感觉无助又害怕。收到救助物资的那一刻,心里终于踏实了。
 
   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帮助,总是能让人看到希望。及时雨般的临时救助让杨家发心里踏实了,也让柯兴(化名)重拾了生活的信心。柯兴母亲年迈体衰,妻子身患多病丧失劳动力,两个孩子正读着小学和初中。柯兴文化程度不高,平时主要靠在外帮人做泥工养活一家老小,收入不稳定。今年8月,柯兴失了业,让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一家人愁眉苦脸。村委会在困难群众摸排中发现后立刻上报,街道工作人员特事特办,优化审批环节,实施“先行救助”,为他发放临时救助金1500元,帮助他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这样的暖心帮扶,仅仅是民政部门救助困难群众的一个缩影。
 
   低保提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大病救助金、慈善助学金……一项项救助政策,让阳光照进了每一位困难群众心里,让他们感受到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泸州民政发布”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