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巡讲 | 陈跃:“硬核”的核医学科

来源:川南网 作者:西南医大附院 发表时间:2023-06-01 11:46
   5月23日—26日,由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承办、省肿瘤医院协办的“迈步健康路 奋进新征程”医学人文巡讲活动陆续在成都、泸州、遂宁、广元举行。
 
   十位报告人,四座城市,一段段真情讲述,展现了四川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奋斗历程,阐释了全省卫生健康工作者的传承、守护与担当。

今天请看:
“硬核”的核医学科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陈跃



 
   陈跃,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30年来,他一往无前,成为优秀的团队领导者,让“冷门”学科跻身国内领先行列。30年来,他攻坚克难,给癌症患者带去希望,突破放射性药物只能依靠进口的“卡脖子”问题,让成千上万的患者不用出国、不用高昂的医疗费用,便可重拾健康。有志不在于环境多好,成功不在于学问多高,刻苦钻研乃成功之本,勤奋努力是创业之师,在西南偏僻山区打造一个强大的核医学科。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起步于1974年,称为同位素室,至此,我们成为省内除成都地区以外第一个设核医学科的医院。科室最初从两间半房、2人起家,逐步到300平方米的同位素楼。现在,科室占地5000平方米,有64人。

   1978年开始在同位素室工作的前辈、现年82岁的张光莹教授曾讲述科室的点点滴滴:那个时候条件不好,用记标尺繁琐计算甲状腺的吸碘率;自制凝胶电泳板,暗室中洗印胶片来做火箭电泳法测定AFP定量;自制肾上腺皮质显像剂等等。
 
   1985年,科室由同位素室正式更名为核医学科,并购进了第一台国产伽玛相机,开展相应的检查,这标志着医院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核医学科。
 
   从忠山冷门到跨越国门
 
   1992年7月,我从泸州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了核医学科。当时,核医学科在医院仍是“冷门”,同事们提到核医学科都会摇头。在我之前多位医生调离,之后也有。普通民众对核医学知之甚少,来接受检查的患者更是廖廖无几。
 
   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决心,在我看来,挑战也预示着机遇,恰巧是核医学科的不起眼,说明其发展空间巨大;从走进科室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发誓要在核医学科有所作为。我服从科室安排,参与过科室导医、采血、注射、体外检查、治疗发药、影像注射、采集、医师诊断等工作岗位的轮转。到1996年,医院有3个指标考研究生,我有幸考入华西医科大学核医学科读研。三年的学习让我眼界大开,对核医学的前途有了信心。
 
   1999年毕业后,我选择回到科室,从前辈手中接过科室主任的重担,决心在核医学领域打拼下去。2011年,由国家公派,我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出发前,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把国内没开展的项目带回来。我到了美国最好的费城儿童医院的临床科室学习。这次学习,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看到了差距。如,核医学所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而我们处处受限,能选择的很少;他们核医学检查普及率很高,而我们的普及率非常低。
 
   这些年来,在我们团队的努力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的临床水平及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完成了从“冷门”至“热门”的蜕变,目前在国内核医学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连续七年获得复旦大学中国专科声誉排行榜西南区第二名。Healsan Consulting LLC全球核医学大数据分析,2021年西南医大附院是全球核医学研究最活跃的机构第三名,我也成为了全球核医学研究最活跃学者第二名。 
 
   从摸索起步到先行一步
 
   长期以来,国内放射性核素方面的药物,大部分依靠进口,价格高昂,特别在目前贸易战的形势下,容易被对方卡住“脖子”。同时,放射性核素药物在运输过程中还会发生衰变,造成药物成本进一步提高。认准趋势后,2014年,借着国家重视核药转化的契机,我们开始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九院二所”)进行接触,邀请专家们考察交流。
 
   2015年,西南医科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同签署了“核医学研发转化中心组建与合作协议”,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7Lu标记药物临床应用。这次合作扭转了177Lu核药依赖进口的局面,真正造福于患者。
 
   2021年,我们团队成功研发了两种骨转移瘤精准靶向诊断与治疗的放射性新药:68Ga-TBM-001用于骨转移早期诊断、177Lu-TBM-001用于骨转移精准靶向治疗,不仅显像诊断效果理想,并在治疗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中取得了理想疗效。
 
   2022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成立,我担任所长。“核医学研究所以临床医疗为基础,实现从临床科研转化、新药申请、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力图实现放药及设备国产化,解决放药长期供应不足、靶向药物依赖进口、无法普及国内患者的重大健康问题。研究所的成立,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新的里程碑,也是新的挑战。  
 
   2022年7月,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与西南医科大学“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合作成功签约,目的就是推动我国核医药事业的发展,为百姓健康谋福祉,并建成国内乃至世界的同位素应用技术高地。
 
   我们的科研注重转化,与临床接轨,服务于临床。我们核医学科在西南地区首家开展68Ga PET/CT新技术,在西部率先开展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核素治疗,吸引了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患者上门求医。
 
   最近,有一个60多岁的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其他治疗手段已经无效并无法起床。到我们这里接受治疗后,现在生活质量好,行动自如,获得新生。用核素治疗前列腺癌,是国际上只开展了两三年的新技术。
 
   在此之前,大部分患者只能选择到国外,比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进行镥177药物治疗,不仅路途遥远,价格也是非常昂贵。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价格对比,在国内治疗的费用仅为国外的一半,而在我们泸州,价格仅为国内的四分之一。特别在过去疫情三年,出入境受限,治疗非常不方便,因为我们的研发,使大部分患者不用花巨额,经过繁琐的手续才能接受治疗。
 
   “悬壶济世,扬其真谛。核医学科,堪称医神。兵不血刃,病魔就擒。药无苦口,安康在手。益了他人,忘了自己。甘冒辐射,愿做牺牲”。这是76岁的宋阿姨到核医学科接受131I核素治疗,痊愈后对我们写下的赞美之词。
 
   从科室小目标到中国核技术发展战略
 
   如果治病救人是科室小目标,那为了突破核医学发展的瓶颈,我们有一些大目标。去年,我们参与了中国核技术的发展战略报告,医用同位素可望保障自主供应,解决卡脖子问题。十四五规划,放射性药物、核药要解决国产化问题,我们也要贡献西南医大附院人的力量。
 
   目前,我们正在牵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联合申请医用同位素及药物制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医用同位素研发及药物制备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现在我们每天的门诊是100多人次,出具核医学报告上千份。不久的将来,我们在康健中心院区规划的2万多平方米的西南核医学中心建成后,将在全国及至全世界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我们能用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老百姓在自己的国家就能享受高质量医疗,就是我们的动力和目标。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供稿)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