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丨江安因势利导、大胆创新,走出土地托管致富路

来源:川南网 作者:胡敏 罗芳 发表时间:2022-09-29 10:49

   “今年的水稻幸好抢收及时,虽然前期干旱,但再生稻影响还不算大。”9月15日,江安县红桥镇灰窑村五凤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程付江,看着眼前的田地说道,“群众把土地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看顾好,管理好。”

   这些土地都是程付江合作社里的“客户”。灰窑村位于红桥镇西,该村原有煤矿关闭后,靠山吃山的日子一去不返,农村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耕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如何发展是横梗在该村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为了破解“谁来种田”的难题。2016年,村里的农技人员和种田能手程付江领头成立了五凤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合作社确立了“你外出打工,我替你种田”的思路,制定了土地托管的经营模式,实施了立足本村辐射发展的策略。合作社以半托管、全程托管、流转的形式,逐步形成了“包产包销、保底分红”和“菜单式”服务相结合的运营模式。


江安县水稻机收现场(王思初 摄 )

   “今年收水稻的时候遇到了干旱,但之前已经把田地托管给了合作社,我们是一点都不担心。”红桥镇对角村村民万友和说,2016年五凤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就和合作社签订了协议,把家里的8亩地托管给合作社,由对方来打理。“耕、种、打药、收割都由合作社来干,我们当起了‘甩手掌柜’,啥也不用问。”

   在选择托管方式上,结合本地农民老龄化、青壮年兼业化的实际,选择以“服务型”全托为主、“菜单式”半托为辅的托管模式,专合社与农户签定规范化的土地托管合同,“我们签的协议是保底一亩800斤,增产的全归我们。其实经过他们科学化管理后,每亩都能产1000斤以上,生产的所有粮食还按高于市场价进行回购,我们实际还要多收益500元以上。”万友和说道,而且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合作社吸纳本村劳动力,组建“农民服务队”,农民还可以得到务工收入,实现了耕地有人种、劳动力有就业、农民有收入的多赢目标。


五凤山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的试验田

   “一家一户耕种,管理成本高。村合作社统一经营,耕、种、管、收等每个环节村合作社都精心组织、精打细算,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程付江说道,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合作社目前共托管、半托管、流转了红桥镇5个村3000余亩土地用于种植优质水稻。通过改善生产条件、规模化连片种植、引进新品种(中稻+再生稻)、新技术,亩均每年可增产200斤左右(含再生稻);农民每亩可增收500元左右;通过加工和电商销售,粮食销售价格可提高15%左右。


长势良好的再生稻(钟宛 摄)

   按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农户稻谷后,专合社投资成立了江安县园冶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一条优质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提高了比较效益和附加值。灰窑村红色村都入股到公司,以本金1.2%的月分红率按月计算、按年分红,两个村每年分红收益都在1.2万元以上,为村集体带来了经济收入,盘活了村集体经济,助推了企业发展。

   “通过土地托管,进一步优化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了“三增一降双保”,即:增产量、增收入、增效益,降成本,保障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让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也让真正懂农业的职业农民走上现代化农业的舞台,发挥最大效能。”江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于中富表示。


江安县高粱产业(李富强 摄)

   “土地托管”在保证农民耕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的前提下,对托管土地实行集约化生产、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不仅可以解放生产力,而且能够增强竞争力。近年来,江安县围绕“一轴三带全域六园”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柑橘、粮油、林竹、生猪”四主导和“早茶、水产”两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新型市场主题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新机制,发展“一镇一园”“一村一品”,破解了“谁来种地”、规模化经营难、农业绿色发展难的问题,切实稳定农业增长、农民增收,走出一条“土地托管”致富路。

   文/图:胡敏 罗芳(江安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