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这一天附小宣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实现重大突破,癌症患者的福音来了。
背景
目前,肝癌正严重威胁着我国国民的生命与健康。全球的科学家和医生们都长期致力于攻克肝癌等癌症的诊疗难点。迄今为止,外科医生的手术切除治疗,依然是治疗癌症,特别是治愈癌症的主要手段。
然而,外科手术在切除癌肿的彻底性上存在明显的瓶颈,导致了近几十年来,手术治疗效果在一定水平上徘徊不前。
简而言之,外科医生需要“看到”才能“干掉”癌细胞。然而在手术台上,部分病人体内的毫米级别微小卫星灶、转移灶,在现有技术手段下可能无法彻底侦测到,因而难免出现部分病例微小癌灶的残留,进而导致术后癌症复发,最终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怎样在术前和术中让外科医生看到更小、看得更深、看得更准,是癌症外科手术治疗上需要突破的重大瓶颈和难点。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与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田捷教授团队医-工结合,长期致力于分子影像在肝癌诊疗中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经过多年来在细胞水平、动物水平的基础研究积累,近期,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为临床转化基地,实现了肝癌外科诊疗上的新突破。
该研究构建了全球首套应用于人体手术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系统,发掘和利用了临床常规造影剂的新特性,揭示了二区近红外荧光影像在癌症外科治疗上的优势和可期的广阔应用前景。
这一研究成果,已于2019年12月23日以原创性论著ARTICLES的形式,在线发表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出版集团子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自然生物医学工程,SCI IF=17.135,汤森路透及中科院分区双一区,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19-0494-0)。
鉴于该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专门于今年3月12日同时刊登两篇评论文章,对本研究给予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其重要意义做了高度的评价。
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HAK SOO CHOI教授等撰写了题为《Multispectral image-guided surgery in patients》(多光谱影像导航的外科手术)的评论。
评论指出:本研究所实现的近红外二区荧光影像术中诊断和手术导航技术,发现了术前CT、磁共振、PET-CT没有发现的微小肝癌和转移癌,在术中超声技术之外,建立了具有更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术中实时诊断技术。该技术较国际上新兴的近红外一区荧光技术具有更好的组织穿透能力和更高的抗干扰,高分辨能力。
该技术不但能用于肝癌的诊断和手术导航,避免多次手术,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还能广泛应用于皮肤科、眼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以及妇科等多学科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HAK SOO CHOI教授在文末感叹道:经过国际上大量科研人员十余年的临床前不懈探索,终于实现了具有关键意义的临床转化,并将直接造福患者(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0-0536-7)。
评论文章part2
同时,《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编辑团队在刊物同期刊登了编辑评论,以《Better visual aid for cancer surgery》(癌症外科手术中更好的可视化辅助技术)为题,回顾了癌症切除手术中实时可视化诊疗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强调此次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0-05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