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丰收节,又是一年丰收季。入秋以后,金黄的稻穗迎风摇曳,农机手们驾驶收割机驰骋沃野,农户们在院坝里晾晒稻谷,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日,笔者走进纳溪区合面镇佳盛家庭农场烘干车间,运输车来回穿梭,烘干机嗡嗡作响,金黄饱满的稻谷烘干后,工人们忙着打包封袋储存。
群众把机械化收割的水稻铲入烘干设施中(赵宇 摄)
“虽然这段时间天气好,但稻谷太多,场坝根本不够晒,只有把烘干设备利用起来,确保稻谷快速入库。”纳溪区合面镇佳盛家庭农场负责人朱德刚高兴地说,这套烘干设备24小时不间断作业,每天烘干水稻10余吨。
谈及安装烘干设备的初衷,朱德刚表示,他种植300百余亩水稻,购买三台收割机收割,每年收获稻谷几百吨。由于稻谷量大,放在太阳下晒费时费力,如果遇到阴雨天气,稻谷容易霉变、发芽、变质,影响粮食的品质。自从投入10多万元安装烘干设备之后,根本不用担心稻谷发霉发烂了。除了烘干稻谷,朱德刚还利用烘干设备帮助村民烘玉米、油菜籽等农作物,解决传统晾晒方式中场地受限、阴雨导致霉变和发芽等问题,也避免占用道路晾晒造成交通安全隐患,提高粮食晾晒的效率和品质,让村民的收益得到有效保障。
近年来,纳溪区把“减损就是增产”的思想意识贯彻到田间、车间,组织农机抢收的同时,严格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专合社、家庭农场、粮食生产购买烘干设备,确保粮食品质。目前,除了朱德刚这套小型烘干设备以外,全区还有4台(套)大型烘干设备,日烘干粮食200吨以上,有效保障收获后的粮食品质和安全储存。
回顾整个劳动过程,从初春开始,数台插秧机在广阔的田野间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铁牛”闹春耕的火热农忙场面;到了夏季,在绿浪翻滚的稻田上空,植保无人机精准均匀喷药,开展统防统治;再到秋收时期,黄澄澄的稻谷铺满大地,一台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田间穿梭忙碌,确保颗粒归仓;最后用烘干机烘干稻谷,并将其打包储存……曾经,纳溪农民“人扛牛拉”,数不尽的辛劳。如今,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烘干机,北斗导航系统、绿色云农平台系统、物联网等设施设备化身生产“神器”,各显神通,在田野里释放出巨大动能,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绘就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文:王超明(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