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咽痛、咳嗽、吼喘…… 随着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的到来,不少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而今年秋冬支原体肺炎高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有效整合与调度优质医疗资源,及时采取措施,为秋冬季呼吸道疾病儿童“亮绿灯”,全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门诊布控强把关
西南医大附院儿科及儿童呼吸专业组根据患者流量实时开放诊室,围绕患者看病难、挂号难等问题,在充分保证就诊质量的前提下,积极为有就诊需求的患者协调加号,实行“应诊尽诊,应收尽收”的原则,不拒诊、不拒收患者。并严格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周六周日全天门诊”的便民举措,为上班族的孩子、学生等群体提供就医便利。同时,儿童呼吸专业组严格落实诊室陪伴制度,即每个诊室只有一名患儿、一位陪护,避免交叉感染。
医院检验科还设置有吸道病原抗体、呼吸道病原核酸等快检通道,可以在30分钟出结果;放射科也积极配合,对需要胸部影像学检查的患者,2小时出报告,以协助医生更快更好的诊疗患者。
四大管理严落实
床位管理。根据呼吸道疾病患者情况开放呼吸组床位,对患儿进行病房分区收治,病房进一步细化,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与其他系统疾病患儿尽量隔离治疗。
人员管理。呼吸道感染患者管床和查房的所有医护人员进入病区必须佩戴口罩,每处理完1名患者进行手消毒。
消毒管理。病房、办公区和休息区增加放置速干手消毒液和黄色医疗废物垃圾桶,确保医务人员、护工和保安做到勤洗手、正确处理废弃口罩,病房、办公区每日空气消毒30分钟;保洁工人负责每日对病房环境进行无死角终末消毒,消毒范围不仅仅在病室,还包括护士站、走廊、办公区域和值班室等,必要时根据需要增加消毒频次。
患者管理。患儿入院前,均需完善常规生命体征检查、血氧饱和度检测和PEWS评分(儿童重症肺炎预警评分)以期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患儿。患儿入院期间,每日严格执行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对于病情迁延治疗效果不好、以及危重疑难患者及时讨论,启动多学科会诊;对于危重症患儿及时转入PICU专人专护,必要时行呼吸支持。同时,对每位入院患儿,科室均采取日监测、日上报的方式,实时掌握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并掌握实时诊疗量,动态调整工作人员排班。科室医护人员还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隔离防护、就医等方面的科普宣讲,对焦急家长进行心理抚慰。
理论学习显成效
科室多次组织医护人员线下或线上学习有关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最新指南、共识等,并积极派人参加全国全省的继教学习,以期早期识别患儿可能的病原、早期识别呼吸系统疾病的危急重症以更好的管理患者,降低患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截至目前,医院已成功诊治呼吸道疾病患者上万人次,无死亡、纠纷事故,获得患儿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流感病毒感染。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但是在出现流感样症状48小时后的治疗仍然有益。目前我们一般选择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治疗。
其它病毒性肺炎。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腺病毒肺炎,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一般采取退热、止咳、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若合并细菌感染,加用抗细菌药物,重症患儿出现呼吸衰竭需使用呼吸机治疗。
肺炎支原体肺炎。及早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72小时,患儿仍持续发热,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考虑提高治疗等级。8岁以上患儿直接改用四环素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8岁以下患儿请我院药学部会诊评估,在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使用。
细菌性肺炎。儿童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等。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经验性选用抗生素治疗。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以及患儿的治疗效果决定是否更换抗生素。
西南医大附院儿科及儿童呼吸专业组简介
医院儿科现有医护人员226名,其中护理147名;在职医师74人,其中主任医师14人(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13人;我院儿科门诊设有儿童普通门诊,儿童急诊和儿童夜间门诊,儿科病房设有儿童床位200张,PICU床位15张。
儿童呼吸专业组成立于2012年3月,下设专科病房床位约50张、并配置儿童雾化室、肺功能检查室、过敏性疾病诊断室、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室及哮喘专科门诊;拥有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现有专科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并拥有富有爱心、业务熟练的护理团队。
目前开展的专科技术包括:婴幼儿潮气肺功能测定、儿童通气功能测定、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过敏原检测、小儿支气管镜检测。能熟练诊治多种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过敏性疾病等。我科PICU目前有呼吸机9台,有熟练进行呼吸机操作和气道管理的医护团队,能对呼吸衰竭患儿进行全方位的呼吸支持和管理。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