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来源:川南网 作者:泸州住建发布 发表时间:2021-02-04 11:14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时就吸水,干旱时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以有效地防止城市内涝……”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近几年的海绵城市建设,让泸州完成了一次华丽蝶变。

   2016年以来,泸州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市民在享受发展红利的同时,可以发现:如今的主城区,已基本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其主要原因在于泸州市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其实质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梯田状的海绵设施可以将雨水变废为宝,还可调节小区微气候

   “十三五”期间,泸州市始终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促进城市生态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印发实施了《泸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出台了《泸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在主城区范围内全面建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考核成绩在15个省级试点城市中分别排名第三(2016年度)、第二(2017年度)、第一(2018年度),2019年在省住建厅作经验交流推广。

   围绕“渗、滞、蓄、净、用、排”做文章,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实施海绵项目。截至目前,泸州市已建设海绵城市35.74平方公里,建成各类海绵设施约400万平方米。泸州市主城区的“吐纳”已变得更加舒畅。


渔子溪生态公园

   施妙手 变废为宝

   1月21日,笔者走进三溪酒城中心,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由梯田状的水塘组成的小区景观湖,但这不是传统意义的水景。

   泸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建科负责人介绍,这是小区生态系统——湿塘,可以将雨水变废为宝,在发挥景观功能的同时,消减雨水峰值流量。

   与传统景观水体项目不同,该项目在前期设计建设过程中就遵循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主要是雨水在通过小区内透水铺装、屋顶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前端小海绵设施,渗透、滞留后,通过地表径流以及雨水管网输送的方式,进入到小区雨水末端设施——生态湿塘,进入后的雨水经多级塘消能降速和初雨污染控制后,作为水景的自然补水,超量的雨水才会溢流进入市政雨水管网。

   生态湿塘平时发挥景观及休闲功能,小雨时储存雨水,补充景观灌溉用水,调节小区微气候;在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节功能、削减雨水峰值及流量,缓解市政雨水管网排水压力。


屋面雨水立管断接,节约和补充绿化灌溉用水

   笔者在西南医投医学教育培训中心看到,各栋建筑的底层,均有鹅卵石池子,将屋面雨水与建筑周围绿地相连。

   据介绍,这是海绵系统中的消能池。这个项目也是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典型。由于地形原因,很多项目不能靠水景调蓄,而该项目因地制宜,利用建筑物周围面积较大的绿地系统,收纳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径流雨水,达到了调蓄雨水的目的。它主要通过降低绿地系统标高,让道路和屋面汇流的雨水通过消能池等,引导雨水进入绿地系统,最后绿地系统渗透、滞留雨水达到饱和后,超量的雨水最后外排进入市政雨水管网,以补充和节约绿地灌溉用水。

   在渔子溪生态公园的一片绿地中,一根约3米高的金属柱上,安装着一套方形监测设备。


渔子溪生态公园

   据介绍,这是海绵系统中的“流量浊度计”。公园周围的绿地采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的小海绵设施,渗透、滞蓄周围道路地块径流雨水,净化后的雨水溢流进入渔子溪湖体,以保护水体水质。在下沉式绿地的雨水进出口位置,安装流量计、浊度计,可以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初期雨水污染处理和雨水径流控制率,评判海绵设施建设效果。
 
   2016年以前,玉带河河道水质较差,加上上游无清洁水源,水体流动性差,逐渐形成黑臭水体,给城市环境和群众生活带来影响。之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泸州市开展雨污分流改造、玉带河截污干管和玉带河湿地公园建设等工程。2018年,玉带河黑臭水体得以消除。



   解难题 增强城市“弹性”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灰色基础设施容易给城市带来“大雨看海”、水体黑臭等“城市病”问题。对此,泸州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六大措施解难题,在源头上减少雨水径流产生、控制初期雨水污染,延缓和降低径流峰值,降低排水强度,以减少面源污染、降低城市内涝等,增强了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的“弹性”。“十三五”期间,泸州市共实施:
 
   “渗”:完成人行道透水铺装改造90万平方米,新建小区屋顶花园约30万平方米,新建透水铺装40万平方米,源头减少径流,控制初雨污染。
 
   “滞”:完成新建项目下沉式绿地建设约10万平方米、雨水花园4万平方米,消减降雨径流,延缓降雨峰值。
 
   “蓄”:完成玉带河湿地公园、长江生态湿地公园、渔子溪生态湿地公园等共计约3300亩、雨水收集调蓄池约5万立方米的建设,蓄存雨水,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净”:消除玉带河黑臭水体;城东、城南污水处理厂等5座污水处理厂投用,污水设计处理能力为24.75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97.62%;已建成截污干管合计约150公里,减少了面源污染,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用”:北郊水厂技改、南郊二水厂、纳溪水厂相继竣工投入使用,主城区供水能力提升到49.75万吨/天。实施调蓄池进行雨水回用,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
 
   “排”:完成龙城丽都、炭黑厂等19处内涝点整治。主城区建成排水管网约1205公里,降低了城市内涝风险,提升了城市对自然灾害的应变能力。
 
   连续监测表明,长江泸州段水质由2016年的Ⅲ类好转为Ⅱ类,并持续保持Ⅱ类,在近年的暴雨天气中,均经受住了考验,主城区未发生内涝、积水现象。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泸州住建发布”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