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吃小龙虾最火的季节,很多人都无法抵挡其美味,但因为吃小龙虾而住院的新闻却频频出现。近日,芜湖的翟女士可能就因为吃了自己做的一盘红烧小龙虾而肾脏受损差点导致肾衰竭,诊断结果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女子吃龙虾致肾脏受损 据报道,6月25日,芜湖人翟女士在家门口的菜场,买了一斤青壳小龙虾,看上去很新鲜,“感觉很干净,家人都说青壳海虾更干净”回家洗虾的步骤翟女士也没有马虎半点,把海虾用剪刀剪过后,再用毛刷刷然后用清水冲洗,再把虾须和虾头都剪掉,后背的虾线也都抽掉了。 当晚,翟女士就美美吃了一顿喷香的红烧小龙虾,可没想到,不久她就感觉身体出现了严重不适:颈部胀痛,后背胀痛,大腿也胀痛。“当时也不能睡倒,我干脆就坐立起来。一开始猜测是不是颈椎问题引起的但是情况和颈椎病完全不同,就是肌肉痉挛的(症状) 。” 翟女士的家人也被她吓坏了,她的妹妹回忆,”我就抓着姐姐的手抓着她的脚,全都是冰冷的。全身肌肉都是僵硬的,我吓得全身汗毛都竖起来了” 家人赶紧把翟女士送到医院,而医院的初步化验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 “肌酸激酶反映肌肉损伤的一个指标,正常指标是170以下,翟女士刚进院是2300多,今天查的有7000多。”也就是说超标40多倍!医生说,肌酸激酶指标高最大的影响就是对肝脏肾脏器官的伤害。最严重的并发症会造成肾衰竭,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来治疗,幸好翟女士送院及时。肾功能损伤降到比较低的程度。而最终得到的诊断结果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了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 横纹肌的病因十分复杂,常见的原因有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缺血、代谢紊乱(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极端体温(高热、低热)、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 医生表示,因为翟女士既往也没有什么病史,也没有服药史,所以初步考虑还是吃(有问题的)龙虾引起的病症。 吃小龙虾会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食用小龙虾为何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目前在科学研究上尚无明确定论。但在临床上的案例却是时有发生: 2010年,南京曾经出现小龙虾事件,总共发现了23例病人,病人食用小龙虾后,发生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的病人尿液甚至成酱油色。后来经过国家疾控中心专家诊断,23人所患为“哈夫病”。(哈夫病即haff病,在食用鱼类产品24小时以内发生的横纹肌溶解症,在美国被称为“潟湖病”。) 2012年,南京再次出现两例“小龙虾病”。据悉,当时一名男病人为44岁,吃了10只小龙虾,5小时之后发生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食用的小龙虾来自南京一家农贸市场,患者是自己购买自己加工,红烧食用,其间饮用了白酒。其他同食的4人无异常。另外一名病人为女性,31岁,在朋友家吃了10只小龙虾,结果发生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食用的小龙虾是在南京地区河塘自己钓的,同餐还有4人,也未发病。 2016年,武汉李先生约朋友连吃三天小龙虾,几乎每天2斤。第三天,他感觉后背酸痛,上厕所时小便呈酱油色,忙让妻子陪着赶到医院。经医生诊断,这是“龙虾病”。(龙虾病学名叫“横纹肌溶解症”)
提醒!小龙虾头、腮、肠、黄最好别吃 专家提醒,小龙虾头、腮、肠,以及很多人最爱吃的虾黄,最好剔除,不要食用。一般说来,小龙虾的肠道等消化系统,往往容易聚集重金属,烹饪前应把虾线拉出来。头、腮虽然是重金属比较集中的地方,但一般不会食用。 在搞不清楚虾子干净与否的情况下,虾黄要少吃,最好不吃。因为从检测来看,虾肉很安全,一般没有什么重金属污染,但是有一些样本,虾子脑部重金属会有一点超标。虾黄位于头部,容易遭到污染。此外,专家特别提醒,小龙虾的头部和腮部是藏污纳垢的主要部位,建议不要食用。 专家表示,小龙虾本身是没有毒性的,正常吃小龙虾一般不会致病。致病的原因有可能是小龙虾养殖、清洗或者烹制等其他环节出了问题,也有可能由于遭遇了污染等因素,携带了某种物质。如果在吃小龙虾后半天到一天内出现浑身肌肉酸痛僵硬、尿液呈酱油色等症状,千万引起重视,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