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合江非遗|豆香四溢 滋味绵长

来源:川南网 作者:合江文旅 发表时间:2023-05-24 09:14


合江早豆花

   “推磨儿,压磨儿,推豆花,请大孃儿,大孃儿不吃菜豆花儿……”这首合江童谣,唱的便是“合江早豆花习俗”。


△摄影 王伟


 
   合江县位于长江与赤水交河汇处,为“合江早豆花习俗”的发展传承创造了先天优势,提供了物质保障。
 
   合江早豆花,就可贵在它的“早”,这个习俗源于唐宋时期运盐送货的船帮和马帮。他们有“豆花过早”的习惯,不管手头宽不宽裕,船老大从不吝啬,清晨要犒劳手下的兄弟和纤夫,伴着微微亮的天色,吃早豆花、早肉,喝早酒,才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去过新的一天。
 


 
   2023年3月,“合江早豆花习俗”列入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合江豆花色白质嫩,绵韧细腻,清甜可口,佐料齐全,配料讲究,制作严整,一般有选豆泡豆、磨豆浆、烧豆浆、滤豆浆、点豆花等工序。
 

 
   “合江早豆花习俗”先后登上CCTV-4中文国际频道 (《走遍中国》栏目组)、学习强国等多个电视、网络平台,原创舞蹈《合江早豆花》获2012年四川省第十六届群星奖舞蹈类二等奖。合江早豆花习俗声名远扬,吸引食客无数。

福宝豆腐干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合江县福宝古镇,风光旖旎、资源丰富,有一种特产被世人赞誉为“炭火烤出的神奇”那便是福宝豆腐干。


△摄影 甘霖

   “福宝豆腐干传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源于元末明初福宝场(现福宝古镇)盐商、马帮的“炭烤豆腐”。
 
   福宝豆腐干传统制作技艺,源于元末明初时期福宝先民对豆腐的土法烘烤,发展演变历史长。具有地域性、原创性、传承性,是福宝地区食品文化、历史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载体。
 


 
   2013年4月,“福宝豆腐干传统制作技艺”列入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宝豆腐干传统制作技艺”福宝豆腐干工序繁多,技艺严谨,味道鲜美、绵软细嫩,既可凉拌也可煎炒,还可原品食用,青睐者众多。清代后期,福宝豆腐干便已饮誉川渝黔北,如今更是川渝黔地区著名民间美食,成功转化为优质旅游商品。

尧坝任幺婆红豆腐

   腐乳是以大豆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豆制品,在中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红豆腐是腐乳的一种,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及特有的风味,被人们作为开胃菜,深受人们喜爱。
 

 
   2021年2月,“尧坝任幺婆红豆腐制作技艺”列入合江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尧坝任幺婆红豆腐制作技艺”发端于清光绪年间的合江县庙高支大锣山(今属先市镇新庙村)章家红豆腐。在清末至民国38年趋于完善,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技艺传承历四代,延续时间逾百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发展史本身也是一部红豆腐制作史。
 

 
   “尧坝任幺婆红豆腐制作技艺”是合江县尧坝任幺婆土产店制作红豆腐的传统古法技艺,技艺中的两次发酵和两次裹料添香技艺,在红豆腐制作技艺领域独树一帜。含选豆、泡豆、磨浆、煮浆、滤浆等10余道工序,是一个完整的技艺体系。整个过程为纯天然、全手工制作。
   
   产品外观色泽红艳,内呈乳白色,质地细腻,咸辣适中,清香爽口,尾味醇厚,余味悠长,堪称红豆腐乳典范。

非遗知多少
 
   一般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合江文旅 供稿)
 
编辑:百说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蜀ICP备12019884号 川南网信箱:597583136@qq.com 版权所有 泸州市马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008 Luzhou Mading wenhua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